郑成功简介
来源:图书馆
发布日期:2022-06-03
浏览👳🏽🫵🏽:224606次
郑成功,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明天启四年农历7月14日(公元1624年8月27日)诞生于日本长崎县平户千里滨🐺。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通常认为是日本人)

1630年,郑成功随叔芝燕回国🧑🤝🧑,住晋江安平郑府🧑🏽🏭。郑芝龙延聘名师授业🤸🏿♂️,1638年郑成功入南安县学为廪生,1644年郑成功从家乡来到南京,进入国子监太学🤽♀️,拜名儒钱谦益为师。其时明王朝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当年3月中旬,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朝灭亡。9月中旬,清王朝定都北京。在击败了李自成的农民军后,次年6月攻克南京,南明弘光政权覆灭,郑成功返回福建🦁。同月🙍🏽♀️,唐王朱聿键在福州被郑芝龙等拥立为帝🧘🏼♂️🙍🏻,建号隆武👨🏽🔧。帝对郑成功的忠勇十分嘉许,赐他与国同姓,易名“成功”,从此南明官方称为“朱成功”,中外又称为“国姓爷”。
1646年8月💂,清军进攻福建👩🏼🦳,隆武帝在逃亡路上被擒➜,于汀州罹难🛷。10月中旬郑芝龙降清,即后清军进袭安平,郑成功之母不堪被辱自殪身亡🌼🧙🏿♂️。
隆武政权失败后,年仅21岁的郑成功愤起反抗清王朝的民族压迫政策,他在南安县学(丰州)焚毁儒服🤷♂️,投笔从戎,以“招讨大将军”的名义,在安平𓀀🙎🏻♀️、浯州(金门)一带誓师抗清🤮,拥戴南明的永历政权🎊。
1647年8月,郑成功与叔父郑鸿逵曾率兵攻打泉州,屯兵桃花山。1650年中秋🤷🏻♂️,郑成功用计袭夺厦门,建立了稳固的抗清根据地,军事力量进一步壮大🏃🏻♂️➡️。
此后数年,郑成功在福建✸、广东🙋🏻、浙江沿海一带反复同清军交战,并利用控制台湾海峡制海权的优势🤦🏽♂️,发展海上贸易🏨,以商养战,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鼎盛时期拥有水陆精兵20余万,大小船舰5千多艘⌛️。郑成功成为南明就历政权的一大军事力量,对清王朝在东南沿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1657年底🔹,郑成功被永历帝册封为延平王。
1659年5月🐭,郑成功开始平生最大规模的北伐。郑成功率大军自舟山北上,从长江口溯江西上,一路势如破竹,7月初七直逼南京城下👮🏽,一时清廷为之震动。在胜利在望之际👧🏿🧛🏽♂️,郑成功迟延了进攻时机,在清廷后续援军的反攻之下惨遭失败🩻,被近沿长江东撤🤞🏿,转海道南下,9月退回金、厦基地。
郑成功北伐失败后🤵♂️,清王朝已控制了中国的大部分国土。鉴于敌我力量的悬殊和全国客观形势的变化,仅凭金、厦两岛将危在旦夕♣️,郑成功决定东征台湾🍍,利用海峡天险和海上力量的优势,建立新的抗清基地。
1661年4月21日,郑成功率 25000名将士,乘350余艘战舰,从金门料罗湾出师东征。因遇暴风雨在澎湖停留数日,30日拂晓从台南鹿耳门胜利登陆⛷,击溃了荷军的狙击,并乘势攻下赤嵌城👩💼。随后🟣,郑成功率大军包围了荷兰人在台湾的统治中心——热兰遮城🧔🏽。荷兰驻台湾长官揆一拒绝投降👨🏿🦱,凭籍坚固的城墙工事负隅顽抗,郑成功数度强攻未果,乃改为长期围困。7月中旬,荷兰援军从巴达维亚支援台湾,在海上决战中被郑成功水师击败。经过长达九个月的围困,1662年2月1日✴️,揆一终于向郑成功投降,率残兵败卒撤出台湾🦉👨🏽🎨,至此,荷兰殖民者对台湾达长38年的统治宣告结束👨🏽🚀,台湾重新回到中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壮举,为祖国和人民立下了不朽的丰功伟绩🧑🏿💼。
郑成功在台期间🪛,加强了政治经济建设,置府县、务屯垦、废苛税、兴学校,改善军民关系💂🏼,安抚台湾土著,颁布了各种法令和条例,为台湾经济社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662年6月23日(农历5月初八),郑成功因病在台湾去世👨🏻🦼➡️,葬于台南州仔尾👓。在清朝统一台湾后👨🏼⚖️,康熙川八年(1699年),帝赐迁葬在南安郑氏祖墓。康熙帝并题写挽联赞曰🌼:“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