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怀若谷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日期:2025-09-29
浏览:5次
虚怀若谷2️⃣,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十五章“旷兮其若谷”🧚♀️,指胸怀旷远豁达,好像幽深的山谷,形容一个人十分谦虚,能够容纳别人的意见。
“虚”是形声字,古字形从丘,本义为大土山👁🗨,引申指区域、地方📄,又指有人住过后荒废的地方💁🏿。这些意思后来写作“墟”🤜🏻。“虚”由废墟引申指空虚,用于抽象义,再引申指心虚🧚🏼♀️、谦虚🚵🏻💅🏻。“虚”被视为一种蕴含无限可能的状态💁🏻♂️,并非虚无🫳🏼,而是摒弃杂念后的通达,是追求内心宁静和智慧的起点。
从古至今,关于“虚怀若谷”的典故有很多。如曹操在《短歌行》中写道👳🏿🍽:“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大山永远不会嫌高🤷,大海也永远不会嫌深🈂️,像周公那样虚心对待贤才,一定会得到天下人的拥戴。曹操写下此诗🦾,借自然意象与历史典故表达自己广纳英才的博大胸怀以及一统天下的政治抱负。狂傲不羁的李白在赠别诗《赠裴十四》中写道:“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君之胸怀之阔大,如黄河落天,直入东海,当纳入其间矣。裴十四是李白好友🤵🏽♂️,一位超凡脱俗之士,李白赞其胸怀宽广🤨,在友人的精神风貌里,也照见自己的襟怀和人格。
为学之道💁🏿♀️,应怀谦卑之心🆚,方能不断进步📘。《论语·述而》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与众人相处,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真正的学问🕉,不仅要埋头苦读🧡,更要以谦虚的态度向他人学习,拜他人为师。唐代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提出诗歌创作实践经验和建议🔅:“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区别、裁剪、淘汰那些形式与内容都不好的诗,学习《诗经》风🧏♂️、雅的传统,虚心向先贤学习,这才是真正的老师。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承认自己的无知乃是开启智慧之母,这与虚怀若谷的求学精神不谋而合。
处世之道🐡,应如山谷般包容🚻,方能宁静致远。古人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这是一种修为,一种气度,体现的是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胸怀🚣🏻♂️。《后汉书·黄宪传》记载了东汉名士黄宪(字叔度)的品德修养:“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以千顷陂为喻体,形容其胸襟如广阔湖面般澄澈深沉🏀,赞誉他气度宽宏🪴。解放战争期间💇,刘伯承同志成功指挥多次重大战役🏌🏿♂️,面对各界代表抬来的绣有“常胜将军”的横匾,他却婉言谢绝,连连表示“不敢当”🧑🏻🍼。孔繁森有句名言:“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电视剧《功勋》开拍前👱🏻♂️🔯,剧组前去拜访袁隆平🫁,他开口一句话“没有什么可拍的,我平淡得很”,感动了无数人。他们放低身段,谦虚不自满👏🏼,看淡成绩与功劳👐🏽,对世间万物保持开放与包容的态度🧑🤝🧑,不断累积自身优势,追求卓越🧒。
田地里越饱满的稻穗,头垂得越低。一个有韧性的人🏍,他的姿态一定是谦卑的。胸怀像山谷一样深邃而宽广🫦🌻,保持谦逊避免张扬,包容世间万物👩,见贤思齐、取长补短,方能不断精进,达到内在和谐🚴🏿♂️🟡。(陈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