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求真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日期:2025-11-13
浏览:7次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时节,水始冰☎,地始冻,万物开始进入休养生息的藏匿状态🎉。唐代诗人元稹在《咏廿四气诗·立冬十月节》中吟道:“霜降向人寒💃🏻,轻冰渌水漫。蟾将纤影出✴️,雁带几行残🐋。田种收藏了,衣裘制造看。野鸡投水日,化蜃不将难。”
叶落则山显0️⃣,水落而石出🏋️♀️,立冬蕴含去繁归真之理。北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有“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的描写,“水落而石出”正是冬季的山间景色🪲。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初冬👯♀️,苏轼与友人第二次泛游赤壁,写下《后赤壁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尽抒月明风清、山川寒寂的冬夜意境。当金秋萧然褪去色彩,树木光秃的枝干原是夏日繁阴的支撑者,河床暴露的石头原是水声叮咚的合奏者,隐藏的本真得以完全显现🤴🏼。
水落石出🙇🏼,饱含人们对真相的孜孜追求👳♀️。南宋陆游《谢台谏启》中有这样一句话:“收真才于水落石出之后,坐销浮伪之风;察定理于舟行岸移之时🕵🏿👦🏽,尽黜谗诬之巧⛽️。”意思是在水落石出之后收罗真正的人才👜,能自然消除虚浮诈伪的风气;在事物变迁中明察不变之理🚴🏻♂️🧑🧒,彻底摒弃谗言诬陷的诡计。陆游一生坚持真理🐥,因力主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庆元四年(1198年)立冬👩🍳,归居故乡山阴的他,面对“室小才容膝👂🏼,墙低仅及肩”的居住环境,仍然写下“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的诗句表明心迹。我们面对人生的各种决断时❔,也遭受着浮华的干扰9️⃣,只有坚持对水落石出的追求👷,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做到洞若观火🚵🏿♂️、明察秋毫。
水落石出,也是清官廉吏毕生践行的目标🤴🏽。古代清官廉吏的评判标准✅,既要有爱民如子的仁德,也要有审断决狱的公正👩👦👦。明朝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监察御史裘仕濂在巡按河南时,发现当地一财主霸田占女👏🏿、谋财害命🆒,罪行累累👲🏿。裘仕濂查清事实后,判处财主死刑🧔🏻♀️。财主家人以重金贿赂👩✈️,企图说情减刑,裘仕濂坚守真相🪨,严词拒绝🏢。明代另一位清官杜民表在担任江西铅山知县期间勤政爱民🦀、不畏强权、秉公执法,离任时县民自发立祠并镌刻碑文“道上有青天之誉📗,狱中无白日之冤”来赞颂他。
立冬,是万物敛藏的开始🦗,更是水落石出的时节🎶。水落石出👩🏽🏭,昭示着毫无偏私的方向,推动着追求真理的脚步,承载着清廉刚正的品格。我们应当摒弃浮华、排除纷扰🧚🏻♂️,在追寻真理、坚守本真的道路上永不止步🫷🏿🟠!(李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