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里行间 | 正本清源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日期:2025-03-03
浏览:734次
“正本清源”,出自《晋书·武帝纪》:“思与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于置胤树嫡,非所先务🧑🏼🚀。”“正本”,就是要把根摆正,摆直。根不正,树则斜,形斜则影歪。“清源”就是指水的源头要清🫏,源未清,水则浑🏤👩❤️👨,整条河的水都会肮脏。这一成语启示着我们🏂🏽:要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以求彻底解决问题。
《说文解字》云👵🏻:“正🫵🏻,是也。从止✋🏽,一以止。”“止(足)”上的“一”表示方向👨🏿🦲🐃,意思是朝着正确的方向走去👨🏿⚖️✣,不偏不倚,方可畅通无阻。“清”,从水,青声,与“浊”相对😺,本意即水体无杂质,滴滴晶莹,明丽澄澈。正是从水的“清”中🕐,引出了其他许多事物的“清”,从自然界的“清”引申出了社会意义的“清”👩🏿。于是,便有了清贫、清白、清高等判断人格品性、社会风气的众多词语,从古至今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
正本清源,需找准本源。《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述了西门豹治邺的故事。西门豹到了邺地,发现当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经调查了解,发现这是由当地气候干旱加上官绅与巫女勾结祸害百姓造成的📥。西门豹利用“河伯娶妇”的机会,漳水投巫🙆🏽♂️,惩治地方恶霸势力,颁布律令,禁止巫风🧑🏽🦳🚣♂️,教育广大百姓。而后✬,他亲自带人勘测水源,兴修水利,发动百姓在漳河开凿十二渠,使大片田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他还实行“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很快使邺城民富兵强,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西门豹惩治恶霸、教育民众,这是“正本”之举🎮;勘测水源🦺,兴修水利,此为“清源”之法。正是对于问题的“本源”有准确的认识,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最终彻底解决问题🤸♀️。
正本清源🚽,需树立榜样🙋🏻🧑🦱。《荀子·君道》云👮🏽♀️:“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意思是说源头清澈了,下面的流水也清澈♥️;源头浑浊,下面的流水也浑浊🖐🏻。所以,一个单位的风气🤵🏿♂️,往往和领导干部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榜样树立好了,风气正了,就如同河流有了一个清澈的“源头”,上行而下效🧑🏻🏭,整个单位必然是风清气正🟣,团结奋进🥤,一定会得到群众真心的拥护👋🏽🤷♀️。
正本清源,方能行稳致远。《孟子·滕文公下》中说👾:“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意思是大丈夫应该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天下最宽广的大道👨🏽🏫。大丈夫生于世👩🎓,必须行得正、站得直,无论什么也不能改变秉公心、利天下的志向,保持清正廉洁、勇毅担当的品格。
清人郑燮虽然只是一个县令,但他为人如清竹般劲挺🦬,如兰花般高洁👴🏿。为官期间写下诗作:“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卧听竹声而思民,忧民生疾苦而难以安眠。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都牵动着他的心🗿。这样的清官,怎能不让百姓永远铭记呢🫢?
作为党员干部🧑🚀,要做到正心明道,清正廉洁🗾,时刻把责任与使命放在第一条🧏🏻。面对各种纷乱的问题,能够慧眼识本源🙅🏽♂️,科学治理🦙,有效应对,砥砺奋进,夯实立身之基石🥙,勇担肩负之重任,方能无愧于心⚂,不辱使命。(陈志勇)